和合姻缘:中国古代爱情诗赏析
《赠婢》从字面来理解就是:一个人升官发达了,住进了深宅大院,却不认以前的朋友亲戚了.
“萧郎”即梁武帝萧衍,南朝梁国的建立者。因为萧衍在历史上颇有名气,所以萧郎二字流传甚广,后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。诗词中习惯用来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,此处是崔郊自谓。
据记载:唐代诗人崔郊年轻之时,与姑母的婢女相爱,两人情深意笃,自订终身。后因姑母贪图钱财,将婢女卖给贵族于由页。崔郊知道以后,不胜悲戚之至。
有一天,崔郊偶然与婢女相遇。两人对面,旧情萌生,但只有两眼相视,都没有把埋藏在心中的话倾诉出来。此后,崔郊更是伤感不已,对婢女日夜思念,遂题《赠去婢》诗一首,诗云:“公子王孙逐后尘,绿珠垂泪滴罗巾。侯门一入深似海,从此萧郎是路人。”(萧郎,指女子所爱的人。)
崔郊这首倾吐心怀的衷情诗,于由页看了以后,颇为感动,慨然将婢女赠与崔郊,结为美满夫妻。崔郊题诗娶佳人,一时传为佳话
西江月司马光【宋】
宝髻松松挽就,铅华淡淡妆成。青烟翠雾罩轻盈。飞絮游丝无定。
相见争如不见,有情何似无情。笙歌散后酒初醒。深院月斜人静。
诗词注解
【注释】①铅华:铅粉。②“红烟翠雾”两句:形容珠翠冠的盛饰。皆为妇女的头饰。③争:怎。【评解】这首词抒写了对所爱的切望之情。上片写佳人妆饰之美,以词丽胜;下片写作者的眷念之情,以意曲工。表现出作者对所爱的深切系念。全词轻倩婉丽,笔墨精妙。【集评】《唐宋词百首详解》:这首词是事后的追想,时间该是月明之夜;地点是深院之中。“飞絮游丝”句很形象。“深院月明人静”句,渲染气氛很好。我原以为这是作者的游戏笔墨,不一定必有其事。又按作者曾被外放知永安军,知许州,曾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合,“绝口不论事……”。依此,此篇该是依托之作。“佳人”比宋王。--引自惠淇源《婉约词》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。然而,在北宋词风甚盛之时,一些名臣如韩缜、韩琦、范仲淹都能在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,司马光也不例外。他的词作不多,今天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,多系风情之作。其词不加虚饰,直抒胸臆,继承了“国风好色”、“《小雅》怨悱”的优良传统。此词中的“相见争如不见,多情何似无情”,即是写情的佳句。这说明,司马光并非假道学,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。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,下片写对她的恋情,开头两句,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:她并不浓妆艳抹,刻意修饰,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,薄薄地搽了点铅粉。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:青烟翠雾般的罗衣,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,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。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:“相见争如不见,有情何似无情”,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,不如当时不见;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,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。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,惹人情思。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。这首小令在只幅之内把惊艳、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,而又能含蓄不尽,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,写法别致。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,只是从发髻上、脸粉上,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;然后又在体态上、舞姿上加以渲染:“飞絮游丝无定”,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。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。当他即席动情之后,从醉中醒了过来,又在月斜人静的时候,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在“深院月斜人静”这一景语中,达到了“不着一字,尽得风流”的境界。从结构上说,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,营造出惝恍飘忽,扑朔迷离的意境,下片写自己的感受,性灵流露,雅而不俗,余味深长。全词造句自然,意不晦涩,语不雕琢,随手写来,妥贴停匀,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,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。
这首词抒写了对所爱的切望之情。上片写佳人妆饰之美,以词丽胜;下片写作者的
眷念之情,以意曲工。表现出作者对所爱的深切系念。全词轻倩婉丽,笔墨精妙。
集评
《唐宋词百首详解》:这首词是事后的追想,时间该是月明之夜;地点是深院之中。
“飞絮游丝”句很形象。“深院月明人静”句,渲染气氛很好。我原以为这是作者的游
戏笔墨,不一定必有其事。又按作者曾被外放知永安军,知许州,曾因和王安石政见不
合,“绝口不论事……”。依此,此篇该是依托之作。“佳人”比宋王。